Tag Archives: 梅曉山

▲知名陶藝家陳金旺帶隊參訪佛山石灣八號藝術碼頭感受五千年的石灣製陶工藝。(圖/劉世鑫攝)

臺灣知名陶藝家陳金旺帶隊參訪佛山石灣八號藝術碼頭感受五千年的石灣製陶工藝

【特派記者劉世鑫/佛山報導】「石灣瓦,甲天下」,石灣製陶始於五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興於唐宋,盛於明清。
石灣有5000年的陶瓷基因,也有500年窯火不滅的南風古灶。唐宋時期,石灣陶瓷從東平河啓航,遠銷世界各地,使佛山享有「南國陶都」和「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陶瓷商貿的繁榮也成就了佛山成為「四大名鎮」之一,簡單來說,佛山就是用陶瓷產品走向世界。

▲團隊成員參觀國家級藝術大師工藝品。(圖/劉世鑫攝)

2023第七屆中國陶瓷創意週禪臺陶藝教流活動,10月20日在佛山禪城拉開序幕。本次活動由臺灣知名陶藝家帶隊共十位陶藝名師來禪進行參訪交流,第二站來到八號藝術碼頭參訪交流。

▲團隊成員參觀國家級藝術大師工藝品。(圖/劉世鑫攝)

佛山市新石灣美術陶瓷廠有限公司前身為成立於1956年的石灣美術陶瓷廠,60多年來,已由一家單純生產美術陶瓷的小廠發展成為一個擁有14位國家級陶藝大師和19位省級陶藝大師,專業生產陳設藝術陶、建築藝術陶、裝飾藝術陶、日用藝術陶等多個系列產品的企業。

▲團隊成員參觀國家級藝術大師工藝品。(圖/劉世鑫攝)

其中8號藝術碼頭項目、新美陶公司新址,將計劃建設成為石灣乃至全國規模最大的創意家居陶藝產業綜合園區,成為石灣陶藝產業的新引擎,探索石灣陶藝市場經濟的新模式。

八號藝術碼頭包含龍珍陶館,文創家居館、石灣公仔博物館、亞太大師館、二十四行街景、龍窯印象、書吧。

「巧奪天工憑妙手,石灣該是美陶灣」—著名詩人郭沫若曾用這樣的詩句來形容石灣陶藝,廣東的石灣陶瓷早在新石器時代就已開始,源遠流長,素有「石灣瓦,甲天下」的美譽。石灣作為嶺南重要的幾何印紋陶器製作地,在秦漢時就已出現了陶塑製品,出現大型窯場的歷史則最遲可上溯唐朝。石灣陶塑在生產上屬於民窯,陶塑藝術也完全屬於民間陶塑藝人的創作。

▲禪城區臺辦副局長潘堅成(左)與兩位臺灣陶藝名師陳維銓與張璽元合影。(圖/劉世鑫攝)

收藏了不同時期、不同流派、種類最全的石灣陶藝佳作,有形態各異的陶塑人物、風格多樣的陶瓷擺件、創新獨特的陶瓷展品。

館內藏品豐富,團員們經常停留在陶瓷展品之前,討論其製作工藝。始於清代的胎毛技法,是石灣陶藝的獨有技藝,創作者運用指甲或特製工具,通過鈐、劃、啄、壓、碌五類手法,在動物雕塑素胎表面雕琢出翎羽和皮毛的效果,以突顯動物的逼真感和神韻,為瓷器品注入靈魂。

▲國家非遺技法-胎毛工藝,為陶藝品注入靈魂。(圖/劉世鑫攝)

值得一提的是,了解到當時所用的陶土是僅產於兩廣一帶的海相沈積粘土,有很強的可塑性。如今已經用盡,取而代之的是外地進來的陶土,但可以透過特殊工藝重新製作,讓石灣公仔製作得以延續,讓泰然自若、風流瀟酒的神仙再現人間。

後面團員與國家級大師蘇錦倫以及省級大師梅曉山進行交流。

▲國家級大師蘇錦倫(左)。(圖/劉世鑫攝)

▲省級大師梅曉山(右)。(圖/劉世鑫攝)

臺灣陶藝名師陳瑞諭接受采訪時說道,這一次的交流我們參觀了不少大師的工作室,看到了跟臺灣的陶藝創作者的差異性,大陸這邊有分工,各自可以專心在某一項工藝流程,臺灣的話從無到有都要自己實際操作,消耗時間巨大,也因為這樣臺灣的創作者必須要快速的做出有識別度的工藝品。而在大陸這邊,可以看到這些大師,或者是他們的徒弟,基本功確實比臺灣紮實。

▲臺灣陶藝名師陳瑞諭。(圖/劉世鑫攝)

臺灣陶藝名師許淑敏接受采訪時說道,最近開始轉型成現代陶藝品,對於陶土的需求日益增大,一般都是從進口的美國雕塑土,原材料的進口與消耗是一個非常大的壓力,石灣雖然已無海相沈積粘土,但是透過需求來製作成適合自己創作的陶塑土,我認為非常的好。

▲臺灣陶藝名師許淑敏。(圖/劉世鑫攝)

經過一系列的石灣陶藝資源的發掘與整合,新美陶公司已成為一個以生產為主,集旅遊、館藏展示、教育、科研於一體的,華南地區最大的綜合性陶藝基地,是廣東省版權興業示範基地、國家非遺生產性保護示範基地、國家文化產業示範基地、中華老字號企業、全國工業旅遊示範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