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

論文刊載於學術期刊《自然》

澳科大學者在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揭示月球成長過程

【特派記者巫月樺/澳門報導】澳門科技大學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祝夢華副教授,在月球演化歷史研究領域取得重大突破。其研究論文“Reconstructing the late accretion history of the Moon”獲國際知名學術期刊《自然》(Nature)刊載,研究成果為嫦娥四號的科學資料分析以及後續的月球、火星探測任務提供新的科學支撐。該研究工作得到了澳門科學技術發展基金會的大力支持。

該論文的第一作者和通訊作者祝夢華是澳科大培養的博士,畢業後留校繼續從事太空領域的學術研究和教學工作。論文的合作單位包括美國行星科學研究所、法國尼斯天文臺、美國加州大學大衛斯分校、德國自然歷史博物館及德國自由大學。

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祝夢華副教授(資料來源:澳門科技大學)

幾十年來,科學家們一直困惑於月球和地球幔層樣品的強親鐵元素的含量存在巨大差異。祝夢華副教授使用澳科大的超算平台,通過數值模擬方法,研究不同天體以不同角度撞擊地球和月球的過程,再現太陽系撞擊歷史。其研究成果為地球和月球的後期增生過程提供了新的認識,間接證明了月球形成的大碰撞理論,支持月球和地球的岩漿洋理論;對太陽系的撞擊歷史以及地球、月球早期演化差異等相關研究提供了新的觀點。有關研究成果也為嫦娥四號的科學資料分析以及後續的月球、火星探測任務提供新的科學支撐。

美國加州大學聖地牙哥分校的行星化學家James Day在Nature同期發表題為“Low retention of impact material by the Moon”的“視角”論文,積極評價祝夢華副教授研究成果的重要性,並認為該工作將毫無疑問地提高大家了解其它類地行星(如火星)的演化過程。

在澳門特區政府支持下,澳科大自2005年起成立太空科學研究所就積極參與國家深空探測計劃。國家科技部於2018年7月正式批准在澳科大成立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這是中國在天文學科領域的第一個國家重點實驗室,以促進我國行星科學的發展,培養國家所需的行星科學高質量人才。

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一直深度參與國家深空探測計劃。作為中國唯一一所專職從事月球與行星科學研究的科研機構,科研人員全面參與嫦娥探月工程的數據分析和研究工作;並聯合中國科學院紫金山天文台,進行嫦娥一號、二號的伽瑪射線譜儀的研製和數據分析工作;又與內地科學家共同分析嫦娥三號的有效科學數據,取得了豐碩的科學成果;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3日在月球背面軟著陸,實驗室科研人員亦有進入嫦娥四號的核心科學家團隊,參與嫦娥四號探測資料分析和研究。

與此同時,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的科研人員也在為嫦娥五號月球採樣分析做準備,並積極參與國家後續深空探測計劃,推動未來在火星、小行星、以及巨行星的探測計劃,助力國家月球與行星科學的發展。

澳科大月球與行星科學國家重點實驗室設有超算中心(資料來源:澳門科技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