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蘆塘社

▲「青礁村蘆塘社」一草一木,一磚一瓦,充滿濃濃的臺灣味。(圖/曠秀凰攝)

鄉村振興 村莊蛻變—訪青礁村蘆塘社,見證小村莊的大蛻變

【記者葉沛堯/廈門報導】蘆塘社是廈門市海滄區海滄街道青礁村的一個自然社,位於海滄區西南部,現有常住人口132戶346人,面積約72.75畝,與鴻江社同屬於鴻江社網格支部。

這裡是閩台文化交流的前沿陣地,青礁慈濟東宮、院前閩台生態文化村、開台文化公園比鄰而居,文化底蘊厚重,崇文重教的耕讀文化世代相承,“祖孫五代三尚書” “一村二十四進士”的佳話至今為當地人津津樂道。

自蘆塘社2018年被列為省級人居環境試點示範村和市級鄉村振興重點試點示範村以來,蘆塘社堅持以“共建、共治、共用”理念,開創鄉村治理新格局,人居環境得到提升,閒置土地有效利用,農民群眾轉產就業,實現小村莊的大蛻變。

為了守住不變的鄉愁,在這片承載著千年耕讀文化的土地上,兩岸同胞攜手共建,共同解鎖了蘆塘美麗鄉村建設的密碼—『我們參與了,村莊就變了』。

環境美村、文化興村、產業強村、兩岸同胞一同在蘆塘社畫出了共建共治共用的發展路線圖:充分發動群眾參與,以人居環境治理為平台、文化振興為核心、產業發展為手段,循序漸進系統提升村莊活力,有效調動村民參與鄉村振興的積極性和家園意識,逐步走出村莊空心化、內生能力不足等困境,開啟一次復興家園的嶄新探索,為閩台融合發展、國內基層社會治理提供了可複製可推廣的鄉村樣本。

作為青礁村的社區營造員,臺灣社區規劃師李佩珍認為,“流水車間式”的鄉村整治將原本千姿百態、特色鮮明的田園村落,都改造成棱角全無的模式化聚居區。

▲臺灣大學建築與城鄉研究發展基金會、社區規劃雌李佩珍。(圖/曠秀凰攝)

蘆塘社擁有璀璨的歷史文化和優美的自然景觀,一定不能辜負。基於豐富的社區營造經驗,李佩珍提出,鄉村振興的根本意義在於“造人”,即改變村民的理念與認識。

海滄要做好鄉村振興,修修路、刷刷牆遠遠不夠,倘若忽略人的要素,只關注一時環境的改變,會讓鄉村發展在現代化浪潮中失去持續向前的“燃料”,因地制宜引進臺灣“先造人,再造物”的理念,符合海滄實際。

宣傳發動村民來說、項目確定村民做主、項目建設村民參與!在蘆塘,一股強烈的社會共同體意識,成為推動鄉村振興的內生動力。近年來,蘆塘鄉村振興試點工作快馬加鞭,村民文化廣場、通信管線改造、人居環境一期提升等工程陸續完工,公共空間的概念得到重建,共建共治的發展肌理得到重塑,村莊由表及裡注入了新的活力。

“關注人的需求,尊重人的意願”,是貫徹蘆塘鄉村振興全過程的重要主題。

良性運轉的“共建共治共用”鄉村治理機制,充分發揮多元主體作用,為真正實現治理有效奠定了重要根基。通過產業振興,讓村民錢袋鼓起來是鄉村振興的重中之重。

目前,青礁村研學基地專案已開始運營;蘆塘組建果蔬專業合作社13家,產村融合日新月異;蘆塘還將繼續發力休閒農業,計畫今年年底前建成閩南古早味特色小吃一條街等專案,進一步促進村民轉產就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