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 Archives: 霧社事件

圖片取自google圖片

誰的民族英雄?賽德克族野蠻的驕傲

《特派記者溫以理/南投報導》賽德克族(Seediq/Sediq/Sejiq)發源於台灣中央山脈,並集中分布在南投縣仁愛鄉,以濁水溪上游一帶為腹地並建立七個村十二部落。據說四、五百年以前,賽德克族就已經在濁水溪及其支流建立許多群落;因為部落分散,交通不便,各社群社會封閉,所以形成各部落的文化習俗,並且發展獨特的語言,盛行織布與紋面文化,以祖訓gaya 為生活準則,重視祖靈的祭祀儀式。

圖片取自原民會網站

2011年,由魏德聖執導的《賽德克.巴萊》上映,以賽德克族霧社事件爲故事題材,並仿照好萊塢英雄史詩電影般大敘事的拍攝手法,於台灣創下八點八億新台幣票房,當時盛況幾乎可以用全民運動來形容。

中國大陸學者方素梅研究指出,霧社事件爆發之後的賽德克部落,對於這個歷史事件有著不同的反應,賽德克族無論是仇日或是親日的立場,他們終究還是無法坦然地流露出他們心中愛恨情仇的情緒,霧社事件的歷史有很長的一段時間,似乎成為耆老們心中難以碰觸的歷史禁忌,他們除了顧及到主流價值喧賓奪主的言論,同時他們不希望後代子孫承受這個歷史包袱。很多的口述資料透露他們只有在私密的空間,談論他們過往的這段歷史經驗。

圖片取自google圖片

台灣學者郭明正研究指出,霧社事件發生於1930 年10 月27 日,延續至當年的12 月中旬左右。事發當日,以上述六社為主的300 多名賽德克族男子在馬赫坡社頭目莫那魯道(Mona Rudaw)等人的帶領下,利用能高郡役所在霧社地區舉行聯合運動會的時機,對霧社地區各員警駐在所、員警分室、日人機構以及設立在霧社公學校的運動會場進行突襲,殺死日本人134 名,殺傷26 名,誤殺2 名穿著和服的漢人,燒毀13 所員警駐在所,繳獲槍支180 挺、子彈2.3 萬餘發。日本統治者調集數倍於舉事者的正規軍和員警,在飛機大炮等現代化武器的裝備下,對賽德克族六社展開瘋狂報復,甚至罔顧國際公約使用毒瓦斯。據統計,在事件中戰死或自縊或遇害或病亡的六社族人計644 人,其中男性332 人,女性312 人。不僅如此,日本人還採取“以夷制夷”手段,以賞錢等形式唆使挑撥賽德克族其他部落參與圍剿,最終於1931 年4 月25 日釀成慘烈的“第二次霧社事件”,六社遺族計有195人在收容所遇害,19 人自殺。5至此,參與舉事的賽德克族六社僅有倖存者298 人,近乎滅族。

圖片取自google圖片

「賽德克.巴萊」是一個民族以反抗的行動捍衛靈魂上的自由,並成為「真正的人」的壯烈 史詩。劇中的英雄人物,賽德克族寧可失去生命,也要為信仰而戰,循著祖靈的訓示奪回屬於他們的獵場,在歷史上寫下了可歌可泣的傳奇故事。